曲藥,又叫羌活,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干燥根莖和根。功效是散寒解表,祛風濕,止痛。功能主治散寒,祛風,除濕,止痛;用于風寒感冒頭痛,風濕痹痛,肩背酸痛。
植物形態
羌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直立,莖﹑葉皆有毛。常紫色,有縱溝紋?;~及莖下部葉具柄,基部兩側成膜質鞘狀,葉為二至三回奇數羽狀復葉,小葉3~4對,卵狀披針形,小葉二回羽狀分裂邊緣缺刻狀淺裂至羽狀深裂,最下一對小葉具柄;莖上部的葉近無柄,葉片薄,無毛。復傘形花序,傘幅10~15;小傘形花序約有花20~30朵,花五瓣白色。根可入藥,有鎮痛﹑發汗﹑利尿之效。古代以羌族地區出產者為較佳,故又名羌活、獨活。傳說此草得風不搖,無風自動,故又名獨搖草。雙懸果長圓形,主棱均擴展成翅?;ㄆ? 月,果期8~9月。
藥材形狀
按藥材形態分為“蠶羌”、“竹節羌”、“大頭羌”和“條羌”等。蠶羌為略彎曲的根莖,環節緊密似蠶,長4~13cm,直徑 0.6~2.5cm。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,有點狀根痕及棕色破碎鱗片,外皮脫落處呈棕黃色。體輕,質脆,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有放射狀裂隙,皮部棕黃色,可見黃色分泌腔,習稱“朱砂點”,木質部黃白色,髓部黃色至棕黃色。氣香,味微苦而辛。根莖環節疏生似竹節狀者,習稱“竹節羌”。條羌為根莖及根,呈類圓柱形,長10~15cm,直徑1~3cm,根莖部具莖基及葉鞘殘基,根部具縱紋及皮孔。氣味較淡。
野外羌活
1、用于風寒感冒,頭痛身疼。本品辛溫,氣雄而散,發表力強,主散太陽經風邪及寒濕之邪,有散寒祛風、勝濕止痛之功,故善治風寒濕邪龍表,惡寒發熱、肌表無汗、頭痛項強、肢體酸痛者,常與防風、細辛、蒼術、川芎等藥同用,如九味羌活湯;若寒濕偏重,頭痛身重者,可配伍獨活、稿本、川芎等藥,如羌活勝濕湯。
2、用于風寒濕痹,戶臂疼痛。本品辛散祛風、味苦燥濕、性濕散寒,能去除風寒濕邪,通利關節而止痛,且作用部位偏上,故善治腰以上風寒濕痹,尤以戶背肢節疼痛者佳,多伍防風、姜黃、當歸等藥同用。